古人吟:"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",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墨丹青。
而今,"光伏映鹭影,桃花照鱼肥"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。渔光互补这一创新模式,将清洁能源与生态养殖巧妙融合,在中华大地绘就"板上发电、水下富民"的立体图景,让千年诗境焕发时代新韵。
让我们循着白鹭翩跹的轨迹,走进兴能电力打造的四个渔光互补示范项目——在这里,现代科技守护着绿水青山,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。千年前的田园诗意,正以新的方式延续着它的生命力。
江苏连云港28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
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,东尚28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不同于传统的刚性支架,柔性支架凭借其跨度大、高度高的优势,为水面养殖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。
当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将光能转化为清洁电能时,下方的鱼塘也充满生机。鱼儿在清澈的水中畅游,养殖户无需担心光照不足影响鱼类生长,因为光伏板的合理设计既能满足发电需求,又能为鱼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。这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面的综合利用率,更实现了清洁能源与渔业经济的双赢。
通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渔光一体项目
走进产业园区,一片繁忙景象。该项目依托当地丰富的渔业资源,将大片鱼塘打造成集光伏发电与生态养殖于一体的综合园区。白天,光伏板高效吸收太阳能,为千家万户输送绿色电力;夜晚,鱼塘的水面倒映着点点星光,与不远处的灯光交相辉映。在这里,渔光互补不仅是一种能源生产与渔业养殖的结合,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,带动了周边就业,促进了乡村振兴。
汉川市华严农场100MW渔光互补项目
向天借阳光,与水共发展,在湖北省汉川市华严农场,近20万块光伏板在鱼塘上方安家,在阳光照射下泛起层层涟漪,源源不断地产生清洁电能。实现水上产出清洁能源、水下产出绿色食品,架设在水面上的光伏阵列为养殖的鱼虾蟹等提供良好的遮阳作用,降低水面温度,减少水分蒸发,一定程度抑制了喜阳藻类繁殖,为鱼类生长提供良好环境,令养殖附加值成倍增加,实现水产养殖、光伏发电互融互补,进一步助推绿色产业与其他传统产业融合发展。
国投文昌龙楼100MW渔光互补项目
在美丽的海岛,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,当地光照资源丰富,适合发展光伏发电。国投文昌龙楼100MW渔(农)光互补项目年均发电量1.53亿度,项目投产后,每年可节约标煤3.09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(CO2)约9.4万吨,减少二氧化硫(SO2)排放量约2830吨,减少氮氧化物(NOx)排放量约1415吨。对助力海南能源保供、清洁能源转型及建设清洁能源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作为渔(农)光“互补”项目,将渔(农)业与光伏发电进行有机结合,实现“上能发电、下能养殖及种植”的典型渔(农)光互补开发模式,实现土地价值的复合利用、空间互补、一地多用。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为海南电网绿色发展提供助力,又能提高养殖和种植土地的整体利用率,对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、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光伏板上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
渔光互补,补出的是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。从江苏到河北,从湖北到海南,兴能电力渔光互补项目如同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。它们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清洁的电力,改善了生态环境,更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,让“光伏板上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”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!